Openai与微软正式宣布“离婚”。当地时间10月28日,OpenAi宣布完成资本重组,以简化公司管理架构——其中最大的焦点是OpenAi非营利机构现已被Openai基金会(OpenAi Foundation)取代,该基金会持有最新营利性实体Openai集团PBC的股份,估值约为1300亿美元。同时,作为一家与OpenAi有着深厚渊源的科技巨头,微软凭借这笔资本重新定义了与OpenAi的关系。在微软公布的最新合作条款中,微软将持有OpenAI旗下营利实体OpenAi Group PBC 27%的股份。同时,OpenAi与微软在AI模型上提出了云计算提供商之间的深度绑定关系。微软可以自行探索AGI,无需在购买Azure云服务时优先考虑OpenAI。但微软也不是吃素的——它仍然会问在给予 Azure 优先权之前,我们将签署价值 2500 亿美元的 Azure 服务。总体而言,通过这一系列的调整,OpenAi和微软不再是深度捆绑,而是适度合作。对于本次合作,用微软官方的话说,其与OpenAI的合作进入了新的阶段,在延续现有合作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合作,为双方的长期发展奠定了框架。虽然这句话听起来有点官方,但解除这种约束关系对于地区政党来说确实是一件好事。因为,从OpenAi和微软近年来的不同动向来看,他们的“离婚”基本已经是注定的。比尔·盖茨首先询问的婚姻。在外界普遍的认知中,OpenAI与微软紧密合作的起点是2019年7月22日宣布的10亿美元融资。事实上,回想起来此次融资无疑是OpenAI发展的一个关键节点,也是微软在AI时代最重要、最成功的投资之一。不过,这笔融资一开始并不被看好,甚至遭到了比尔·盖茨的反对。这背后的逻辑是,尽管OpenAi宣布了“发展AGI”的目标,并在技术层面实现了突破,但Openai最初的动机是建立一个非营利组织。基于此,当微软首席执行官萨蒂亚·纳德拉向微软董事会提交投资计划时,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发出了警告。比尔·盖茨的原话是:“记住,这是一个非营利组织,基本上你必须烧掉所有 10 亿美元。”但最终,萨蒂亚·纳德拉作为CEO说服了微软董事会,最终完成了对OpenAI的10亿美元投资。他给出的最重要的理由是:Op的大规模AI模型赛道enAI 的开启足够重要,值得冒险。对于OpenAi来说,微软的这笔投资也很重要。原因在于,一方面,虽然马斯克在2018年2月因利益冲突辞去OpenAi董事会职务并停止捐赠,但自称为非营利组织的OpenAI却面临财务困难,无法承担超级计算机上人工智能模型的高昂成本。正因为如此,Openai甚至于2019年3月宣布成立一个营利性实体,目的是筹集足够的资金来支付追求最雄心勃勃的人工智能模型所需的计算能力;然而,参与该实体的投资者获得的利润被困住,盈余归原非营利组织所有。所以,对于当时的OpenAi来说,一方面需要资金,另一方面需要算力。恰巧的是,微软的这笔投资不仅带来了10亿美元的收入,同时也让OpenAi有机会利用强大的云服务平台追求AGI。双方的这次合作可以说是“天作之合”。当然,作为合作协议的一部分,也必须付出一定的代价,那就是:Azure从此成为Openai第一大实力供应商,而微软也成为Openai在人工智能新技术商业化方面的首选合作伙伴——换句话说,Openai深深依赖微软。不过,从现在的条件来看,也是相当合理的。此次投资之后,OpenAI和微软进入了蜜月期,双方开始频繁沟通,开展一些技术和商业合作。其中,2020年6月,也就是微软宣布专门为OpenAI打造10000GPU超级计算机一个月后,OpenAI创建了拥有1750亿个参数的GPT-3,可用于第一次通过 Azure 托管 API。 9月份,它给予微软与该API合作的独家许可——该API是OpenAi的第一个商业产品。可以说,正是有了微软的加持,OpenAi才迈出了商业化的第一步。此后,微软在2021年对OpenAI进行了追加投资,OpenAi将在微软的帮助下继续推进GPT-3的能力。直到201年9月中旬,在比尔·盖茨主持的一次家庭晚宴上,GPT成功通过了测试,并获得了最高分。比尔·盖茨对 GPT 在这项生物学测试中的表现感到震惊。他后来称其为“我一生中见过的最令人惊叹的演示”。此次测试仅两个月后,即 2022 年 11 月 30 日,Chatgpt 发布。从亲密到日益加剧的冲突。 2023年1月23日,彼此和微软各自在官网宣布了同样的事情:双方扩大了合作我的关系。与此同时,微软对OpenAI进行了多年、数十年的投资。同时,微软还宣布将加大专用超级计算系统开发和部署的投入,帮助OpenAi在AI发展上实现突破;微软还表示将把 OpenAI 模型应用到面向消费者和企业的产品中。当然,还有更重要的一点:作为OpenAi的独家云提供商,Azure将为所有OpenAI工作负载提供支持,包括研究、产品和API服务。在当时的新闻稿中,OpenAi首席执行官Si Sam Altman也明确表示,过去三年双方的合作非常愉快,双方有着共同的价值观。虽然这些话不可避免地带有外交色彩,但实际上可以被视为两党正处于“蜜月期”的有力证据。当然,对于微软来说,随着ChatGPT的迅速成功而OpenAi,其对OpenAI的投资也进入了收获季节。 2023 年 2 月 8 日,微软宣布推出由 ChATGPT 提供支持的最新版本 Bing 搜索引擎和 Edge 浏览器。消息发布当天,微软收盘跌超4%,市值一夜攀升至800亿美元以上。此后,OpenAi 不断推出对 GPT 的更新,而微软作为深度利益相关者,也将其许多产品如 Microsoft 365 接入 GPT,并将持续从中受益——例如,2023 年第一季度,微软云计算服务 Azure 的收入同比增长 27%。事实上,仅 2023 年上半年,微软股价就上涨了 42%。因此,对于微软来说,OpenAi绝对是一个投资标的和合作伙伴,但同时,OpenAi也是微软云计算在市场上的推动力和想象空间——因此,至少在202年内3年时间,在双方的“蜜月期”期间,微软也有足够的动力让OpenAI继续运行。 2023年11月,当OpenAi在“罢免CEO萨姆·奥尔特曼”的内部斗争中崩溃并由此引发重大领导力危机时,微软作为重要股东迅速挺进关键时刻,公开表示全力支持萨姆·奥尔特曼。最终,通过微软的斡旋,萨姆·奥尔特曼终于回归OpenAi担任CEO,董事会也进行了重组,因此Openai渡过了领导层危机。可以说,在这个动荡的时期,微软与OpenAi之间的“亲密程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然而,随着CHATGPT一炮而红并被更多用户使用,Openai突然意识到,与微软的密切合作,尤其是双方在云计算云层面的独家合作,开始影响技术发展和商业化。化过程。事实上,2023 年 5 月底,Openai CEO Sam Altman 在公开采访中澄清,GPT-4 的 upd 进程遇到的最大瓶颈是 GPU 的缺乏,许多客户抱怨 API 的可靠性和速度。不仅如此,像更长的32K上下文、微调API、专用容量分配等服务都受到GPU资源的限制。虽然 Sam Altman 没有明说,但背后隐藏的一个背景是,尽管微软专门为 OpenAI 打造了超级计算机,用于 AI 模型训练,但随着 OpenAi 技术的下降和用户的增加,其对算力的需求也越来越高。但问题是,到2023年5月,微软Azure建造OpenAi超级计算机的预算将达到12亿美元,这个数字超过了微软为自家产品建造服务器的支出。而且,到 2023 年中期,微软将大量资源投入 OpenAi 来构建超级计算机引起了公司内部的轩然大波和投诉。另一个需要忽略的主要因素是,作为微软的云服务,Azure想要服务的云服务客户群也非常庞大,而不仅仅是OpenAi。事实上,当时正在积极开发大型模型的Meta也是微软Azure的客户。所以问题的关键在于,微软Azure对OpenAI的算力支持从一开始就有限。在GPT的早期实践中还不够明确,但随着ChATGPT的立即成功以及GPT-4对算力需求的大幅提升,微软Azure成为了openai继续发展的障碍。而这也成为了双方争议的起点。 Openai选择了逃避,而微软则选择了放手。作为85后一代,OpenAi首席执行官萨姆·奥尔特曼也有着与埃隆·马斯克类似的野心,而且似乎超乎想象。因此,当他喜2024年2月,有传言“在中东筹集总额高达7万亿美元的天文资金,推动属于Openai的半导体计划”的头条新闻,外界的反应是:他疯了。芯片大师吉姆·凯勒、NVIDIA CEO黄仁勋等人都表示这一计划没有必要。但很快,萨姆·奥尔特曼在与时任英特尔首席执行官帕特·基辛格的对话中做出了澄清,他表示:真正的要点是,我们认为世界将需要更多的人工智能计算,而人工智能领域需要全球规模的资本和能源投资来构建人工智能芯片和基础设施,才能从中获得巨大的价值。无论如何,Sam Altman 的公开声明确实表达了 Openai 对算力设施的强烈需求,持续追求 AGI——但问题恰恰出现在这里。由于之前与微软Azure在算力设施上有约束力的条款,openai的算力供应量已锁定。事实上,早在 2024 年初,当 Sam Altman 要求微软大幅提升算力,考虑到将继续斥资数百亿美元购买 NVIDIA 芯片和电力基础设施时,微软 CFO Amy Hood 就警告称,Openii 的盲目开会对其无休止的扩张表示担忧。结果,微软作为一家负责财务报表的上市公司拒绝了——为此,Sam Altman向一位AI研究员抱怨称,微软拒绝加速数据中心的建设是Openai的AGI实施的最大障碍。该怎么办? 2024 年中旬的一天,Sam Altman 找到 Satya Nadella,请求微软允许 OpenAi 与其他云服务厂商洽谈合作。当时,Satya Nadella 意识到 Openai 对计算能力的疯狂野心超过了 Microsoft Azure 可能带来的扩张风险。另一方面,他也担心外界的指责“微软阻碍了 OpenAi 的发展。”经过综合考虑,萨蒂亚·纳德拉同意Open的要求,寻找另一家算力供应商,前提是微软拥有优先提供算力的权利。很快,2024 年 6 月,OpenAI 与老牌云服务基础设施提供商 Oracle 签署了第一个 1 GW 德克萨斯州数据中心合同,旨在为 OpenAI 提供更多计算能力。不过,对于当时的微软来说,虽然与OpenAI的合作带来了很多好处,但考虑到OpenAi并不满足于留在微软旗下,微软也意识到自己应该有自己的大模式。事实上,早在2024年初,微软就收购了DeepMind联合创始人Mustafa Suleyman创立的AI初创公司AI Infection,估值6.5亿美元。 2024年3月,微软成立了微软AI部门,MustafaSuleyman担任首席执行官。该部门是微软专门推广Copilot等的机构呃消费者人工智能产品和研究。就这样,Openai开始寻找微软Azure之外的其他云计算服务提供商,而微软也开始了开发AI模型的新途径。双方有意识地放松了彼此之间先前紧密的约束关系。 2024年7月31日,微软在其首份公开披露的年报中将OpenAi列为AI服务、搜索引擎、新闻广告等业务的竞争对手。对此,OpenAi发言人表示,两家公司之间的关系没有改变。当双方开始合作时,他们明白彼此也处于竞争地位的关系,而微软仍然是OpenAi的良好合作伙伴。尽管如此,双方合作关系的“渐行渐远”已成为公开的秘密。 2024年10月上旬,Openai完成高达66亿美元的新一轮融资。本轮融资,巨头们纷纷看好e 软银和英伟达也加入了这场游戏。虽然微软也投资了,但其价值仅为7.5亿美元。当月31日,微软在财报中首次披露,对OpenAI的股权投资总额为130亿美元。现在来看,130亿美元投资的正式披露无异于双方“婚姻”关系的结束。 2025年1月21日,OpenAi在官网正式发布“星际之门”项目。该项目创建后将在未来四年内投资5000亿美元,为美国OpenAI建设新一代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在这个项目中,OpenAi、甲骨文、软银和MGX成为主要投资者,而微软仅扮演技术合作伙伴的角色。同日,微软宣布与OpenAI深化合作。双方确认在IP使用权、API、分享,强调微软作为OpenAI主要投资者的地位;但最重要的是,微软不再拥有OpenAi。 NAI增加了算力专有权,改为股东优先购买权。在这种情况下,Openai终于在公众视野中迈出了与微软“不开放LOD关系”的基本步骤。我们仍然是朋友,我们可以继续祝贺你。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2025年的OpenAi,可以用“算力囤货狂人”。尤其是,以Stargate项目的启动和运营为契机,OpenAi正与重度科技巨头保持主力,两面出击,也抢尽风头。不仅与NVIDIA、AMD等半导体巨头达成合作关系,还与Broadcom合作,开始加速自研芯片。 Openai 对计算能力的持续追求是建立在其作为一个组织日益强大的规模之上的,AGI 致力于实现的目标,当然还有其日益庞大的活跃用户群——如今,在 OpenAi 的公开讨论中,它每周的活跃用户已超过 8 亿。这背后隐藏的格言是,OpenAI在人工智能技术领先地位和相应的潜在商业化前景方面拥有巨大的机会。也正是因为如此,2025年10月上旬,OpenAI现任和前任员工向一群领先投资者出售了价值66亿美元的股票。通过此次交易,OpenAi估值达到5000亿元,成为全球最有价值的初创公司。在这一系列动作中,仍持有OpenAi大量股份的微软似乎是一个局外人。但微软真的存在吗?不——事实上,微软仍然受益于其对 OpenAI 的早期投资。 2025财年云服务收入首次突破750亿美元,同比增长34%。其中,Azure的收入增长率第四财季的 e 率高达 39%,创下 2023 年以来的最高纪录。同时,作为微软自身 AI 战略的一部分,由 Mustafa Suleyman 担任 CEO 领导的微软 AI 部门正式推出了 mai-voice-1 和 mai-1-preview 两个模型,这完全是微软的微软 2025 年 8 月的成果。 Mustafa Suleyman 表示:微软是世界上最大的公司之一。我们必须拥有打造世界最强模型的内在能力。这样一句话明确指出,微软并不满足于仅仅拥有OpenAI这样的投资东西。它在人工智能领域也有着远大的野心。所以,到了2025年,事情就变得非常清楚了:本质上,尽管OpenAi和微软仍然有着深厚的联系,但事实上,他们并不是唯一的彼此。但是,局势的明朗并不意味着局势的结束。对于OpenAi来说,无论是与NVIDIA、AMD、Broadcom、Oracle等巨头的有趣联盟,还是其积极探索在商业化层面,这场来来去去的资本盛宴必须建立一个具有想象力和足够支撑性的价值支点,那就是Agi。但至少从目前的情况来看,AGI 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经历了混乱的运营之后,以非营利组织起家的OpenAI必须找到一条能够支持其向AGI转型的资本水平之路——上市几乎是必然的选择。在此形势下,通过新一轮的资本重组安排,为未来的IPO扫清道路,成为了OpenAi的必然一步——而显然,作为OpenAi的主要投资者之一,微软也没有办法走出这一步。结果我们看到,微软和OpenAi在9月11日发布了一份不明确的联合声明后,用了大约50天的时间才敲定了一份双方称之为“新篇章”的声明。在这份声明中,微软继续持有OpenAI营利实体(OpenAI PBC)27%的股份,以及一系列自然利益——但最重要的是在这个声明中,OpenAi可以不受限制地选择其云提供商,而微软可以不受任何限制地追求AGI。就这样,基于双方固有的投资关系和收益关系的确认,OpenAi和微软达成了真正的“离婚”协议哟”。他们仍然密切相关,但不必捆绑,而是拥有独立前进的自由。不过,对于OpenAi来说,这种自由更为重要——它意味着,在借助科技巨头微软的力量成长为全球最热门的AI初创公司之后,终于可以在IPO之路上不间断地奔跑了AGI野心的疯狂渴望和1万亿美元目标的天价估值。